嗩吶聲聲傳真情 ——漯河市首屆非遺展演年九月主題“民樂中秋”首場展演側記
9月6日上午11時,漯河市首屆非遺展演年活動——九月主題“民樂中秋”第一場展演在西城區(qū)萬達廣場舉行。
展演在節(jié)目《祖韻新聲》中拉開序幕。該節(jié)目由劉氏嗩吶藝術中心的老師和學生表演。高亢明亮的嗩吶聲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,許多觀眾舉起手機記錄這震撼瞬間。
隨后,召陵區(qū)召陵鎮(zhèn)久寨徐村非遺劉氏嗩吶藝術第五代傳承人劉栓柱帶來嗩吶咔戲《小倉娃》。他通過嗩吶模仿的人聲唱腔和對話活靈活現,讓觀眾大開眼界。
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朋老師則用嗩吶獨奏《打棗》,為大家展現了一幅北方秋收的熱鬧場景。他的演奏歡快豪放、鄉(xiāng)土氣息濃郁,現場觀眾為他的精湛技藝報以陣陣掌聲。
此外,劉朋老師還與歌手張方旭一起演繹了原創(chuàng)歌曲《河南燴面》,用嗩吶與歌聲共同致敬家鄉(xiāng)美食。
值得一提的是,來自漯河小學的劉氏嗩吶藝術第七代傳承團體——一群可愛的孩子也登上了舞臺。他們用嗩吶吹奏了《你笑起來真好看》,讓人們看到了非遺傳承的未來與希望。
最后,劉氏嗩吶傳習所全體師生共同奏響了經典曲目《金蛇狂舞》,為此次展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
“今天登上舞臺表演,得到大家鼓勵的掌聲感覺很激動。”郾城小學12歲武藝杲同學說,“我學習嗩吶藝術有三四的時間了,現在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門藝術,希望未來我也能成為嗩吶藝術家。”
“今天的展演太精彩了。”現場觀眾周女士說,“以前,人們常說嗩吶登不了大雅之堂,但今天這場表演讓我看到了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。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,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。”
“嗩吶適合表現熱烈、歡騰的氣氛和雄壯、遼闊的場面,能夠深刻而細膩地抒發(fā)內在的思想感情,是一件表現力很強的民間樂器。”劉朋說,近年來,他致力于民間音樂傳承教育,多次走進鄉(xiāng)村小學和大中專院校舉辦講座,為的是把民間藝術發(fā)揚光大。
責編:翟柯